外贸开发信为什么总是已读不回?

问:最近刚做外贸,先写开发信,发现点击率上来了,好多客户就是不回复,而且是陆续读了几次也不回复,甚至是读了十几遍都不回复!我搜了一下网站,没有相应的解决干货;同事领导说我不会推荐对的产品什么的,我个人觉得不可能每次产品都不对吧?不知道什么细节还是环节出错了?希望大神们指教一下!万分感谢!

前言1

我2009年开始做外贸,2015年带团队时,依靠开发信成交约138张、约250万RMB的订单。

当时我是外贸经理,我教、团队做,产品是首饰。俗称“带团队”。

再说准确点是,我研究和自己小规模测试各种开发信的方法,然后交给团队去大规模去执行。因为身份是“外贸经理”,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调动资源、引导团队去做这个事情。

那一年的高强度研究、使用和执行开发信,让我受益颇多,我将当时的经验整理成了这篇文章,发在了这里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
前方2

虽然一直在知乎回答外贸问题,但我基本没碰过“开发信没回复”这个话题。我简单粗暴地认为,没回复、多发就行了。

在看多了、想多了后,我对开发信没回复/回复率低的问题,终于有点新思路。

仔细梳理后,将总结放在这里,希望能帮到你。

要不要用开发信?

在研究具体的方法和原理前,我建议你退一步想,回答一个更重要、更根本的问题——你的产品,要不要用开发信?

南北美洲、欧洲的客户,他们有用邮件沟通的习惯,用开发信肯定没问题。

非洲、中东的客户,他们更喜欢用whatsapp和微信聊,开发信的效果会打折扣,回复率会更低。

为简化叙述,后面用IM(Instant Messenger,即时聊天工具)来代指whatsapp、微信、skype、iMessage等。

有的行业,比如:项目类、工业类、机械类,有技术门槛的行业等,这些行业都有日常生活中见不到,偏项目和定制类的特点。我将这类行业称为偏B类的产品。

偏B类的产品,他们更适合开发信一点。因为复杂和时间跨度长,不可能将沟通要点全部放在IM里——IM,一不适合复杂的沟通;二,很难搜索和回顾之前的内容。

输入框大、容易写很多字,沟通记录不会因换电脑、换手机而丢失,易于搜索,邮件的这些长处都是IM比不了的,所以在偏B类的行业里,邮件可以说是刚需。

反之,消费类、3C类产品等,这些日常生活中可见的产品,因为产品简单、产品专业知识少等,对邮件的需求会少一些,开发信的回复率就会低一些。

还有就是订单金额。平均订单金额几十刀、一两百刀的生意,IM上集中时间聊了,细节确定了,就可以打款了。一两天搞定,不需要用邮件。

一封邮件常见的回复周期是几小时或一两天,同样几十美金的订单,邮件来来回回就要三五天才能搞定。

所以,你所在行业和产品的平均订单金额也会影响客户的沟通习惯,进而影响开发信(或IM)的回复率。

而,平均订单金额是一个滞后的指标,你只有做了,而且建议最好用一年的数据来算平均订单金额。等这个数据出来,你早就有直接的经验和体验,来决定用邮件或其他渠道来开发客户。(这话是对SOHO说的,他们没人可以请教“平均订单金额”……)

再者,个人的销售经验也对平均订单金额有较大影响。就我以前带过的团队,top sales的平均订单金额是中游业务员的两倍。当然,这只是我的个人经验,没有代表性。

图表

前面讲得太细,总结一下:

  • 根据客户工作习惯来决定要不要用开发信。一般来说,美洲和欧洲的客户更偏向邮件。
  • 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、订单的成交周期来决定要不要用开发信。产品越复杂、成交周期越长、技术门槛越高的行业,用开发信效果会更好。
  • 你可以简单粗暴地认为:偏B类、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、单价高的、复杂的产品,更适合开发信。金额小,消费类的产品,客户可能更喜欢在IM上沟通。

前面大概写了900字,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上面两句加粗的话。不是为了凑字数,我只是想写细点,帮你更好地吸收和记住这个结论。

群发或精发?

在我这里,开发信有群发、精发和Cold Email Drip三种方法。

  • 群发:准备好几百、几千、几万,甚至更多邮箱,然后用各种工具、渠道,在几分钟、几个小时或N天内发出。这种我叫它“开发信群发”
  • 精发:一个客户,把他的网站、Facebook、Instagram、Linkedin等,你一切能找到的资料,都细细看一遍,花了几个小时去构思开发信的内容和思路,然后发信。这种,我叫它“开发信精发”。
  • Cold Email Drip:一种介于群发和精发,但效果特别好的开发信方法。请允许我这里挖个坑,以后再写。

一般来说,偏B类的、金额大、产品复杂、沟通周期长的行业,建议精发。偏C类的、金额小、产品简单的行业,建议群发。

这里面最核心的指标应该是“订单金额”。如果订单金额太小,你花几小时写一封信,几十封就是上百个小时的工作时间,去接了一两张几十美金的订单,你肯定会吐血……

对了,平均订单金额可以问问老板和老外贸业务员,从他们的订单里能知道个大概。有个大概数据,就够了。如果是自己从0开始的SOHO的话,那就只能自己先干一年再说……

我在研究开发信时,团队成员的平均订单金额是约1.8万RMB/订单。产品是首饰,时间是2015年。仅供参考。

开发信回复率低?

讲问题,要给细节和数据,他人才能给出建议和帮助。

“女友和我分手了,我想追回来,怎么办?”这个问题就无法回复,它太大、它模糊,只能给出一般性的建议。要给出针对性的建议,你至少要写几百、甚至上千字的详细描述,才有可能得到不错的建议。

网络社交的基本礼仪是相互尊重。

把这个话再翻译一下就是,你花10秒写了一句话的问题,不要指望别人花1小时给你回复。

反之,如果你花挺长时间,仔细回顾、梳理了问题,再提出来,更有可能得到他人的“长篇大论”。

魔鬼在细节中,线索在细节中,不是吗?

回到开发信回复率低这个问题。

一句话地说“开发信回复率低”、“开发信没回复”,这真让人不好回答。

如果你告诉我,发了X封开发信,得到Y个回复,开发信的回复是Z。如果可能,再附上每你的开发信内容,用什么渠道发的信。以及,你为什么会这么做。

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分析出点原因,给出个一二三的建议。

好了,即使没有上述细节,我也尝试分一下。

如果是群发,1%~3%的回复率就算合格,毕竟一封邮件只花了10来秒,不要指望百分之几十的回复率。

开发信,与线下派传单是高度相似的。你只知道产品的目标客户是年轻女性,看到街边的年轻女子就上前发个传单。在这种情况下,你认为会有多少人会响应你的传单上的信息?

根据美国直邮协会(Direct Marketing Association, DMA)2018年的报告,线下传单派发的平均响应率约为1-3%。当然,这一数据因行业、目标受众和传单设计等因素有所不同。

如果是精发,这个就没有太好的参数和数据了,因为行业不同、邮件内容的不同,这中间的区别就太大了。

如果一定要给个数据,精发开发信的回复率一般在5%到30%之间。我直接在群发的1%到3%上,乘以了5或10倍,以表示精发和群发在回复率上质的不同。

精发的特点有二。一是涉及到称呼和公司名时,肯定是一对一的,而不是统称。这是最基本的礼仪。

精发更重要的是,在邮件里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offer,让客户对你足够感兴趣,进而回复邮件。比如价格更低、质量更好、能帮客户赚更多钱等。

笼统地告诉客户“价低、质优、有利润”,是没有任何意义的——这是群发经常用的字眼。

具体、具体、还是TMD具体。你要用具体的方案去呈现,如何价低、如何质优和如何有利润

既然是精发了,你就要花时间去看客户的网站、相关报道和社交媒体,你的offer才能有针对性。

  • 价低:直接拿着客户的某型号,尝试报价,让客户自己看,是否真的价低;
  • 质优:优在哪里?上对比图,上产品认证和测试结果,上制造工艺和流程。
  • 有利润:怎么就有利润了?如果是批零客户,把他上下游的成本拉一拉,看买你的产品到底能赚多少钱。如果是项目和工程类的,更要算了。复杂产品的销售,利润不一定体现在购买环节,还可能体现在产品的长期使用和维护成本上。这些,都帮客户算一下。

这通操作一下来,精发的开发信用时就不会短,邮件的字数也上去了,同时邮件数量也大幅下降。

针对性强、质量高和数量少,精发的开发信用企业邮箱直接发送即可。

如果还要注意什么的话,那就是,尽量用国外的企业邮局,比如Google和微软的企业邮箱,而不是国内的163和腾讯等。

这不是崇洋媚外,只是单纯的国外的更好用。好用的原因是也很简单,美国和部分发达国家在邮件群发上管得严,会罚款和判刑的那种。管得严了,正规邮件的到达率反而高了。邮件到达率高了,回复率自然也跟着提高。

国内相关法律缺失或执行得松,长期下来的结果就是,国内企业邮件与国外企业邮箱的通信效果差那么一点点,邮件更容易到垃圾箱和被屏蔽。

用什么邮箱发开发信?

如果是群发,我会多注册几个免费的Gmail来群发。如果是精发,我直接使用企业邮箱发送。

注:我的企业邮箱一直都是Gmail企业邮箱。

不建议用EDM群发开发信。

当我们外贸人说到开发信时,更多地讲的是用公司或免费邮箱,给客户发邮件,而不是EDM平台。

EDM,即Email Direct Marketing。准确的中文名称是“许可式邮件营销”。重点在许可式、许可式和许可式。

许可式,就是收件人主动选择接收您电子邮件。即,你先想办法让客户看到你,然后他明确地把邮件给你,并允许你给他定期发推广邮件。一般,最常见的场景是在网站上留一个subscribe窗口。

图:lightinthebox.com兰亭集势的footer截图

兰亭集势(lightinthebox.com)所有外贸B2C的祖宗,他可能不是最大的一个,但一定是最知名,以及被抄袭的最多的一个。同时,也是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外贸B2C网站

什么?您不知道这个网站?

难免。Lightinthebox火的时候,大概2012年的事情,差不多10年前了。

回到正题。

上面的红色标注处,就是典型的许可式营销。即,客户主动地把邮件地址给你,请你给他定期推送邮件。这才是EDM最正确和合规的用法。

我的问题是:

  1. 你们公司的网站有流量么?
  2. 网站上有这个订阅入口么?
  3. 即使有人订阅了,做为业务员的你,能拿到这些客户么?

嗯嗯,夺命三问,答案都为否。

所以,下次再看到有人用各种各样的EDM方案教你群发邮件,你可以忽略。

当然,不能否认,确实有很多人用各种各样的EDM发送平台,在发送开发信,这算灰色用法吧。我只想说,这个做法的回复率太低。

通过EDM平台,我指的是Mailchimp, Aweber等供应商,包括自建的EDM平台。(是的,可以自建EDM平台,甚至把自建的服务提供给别人用)

通过EDM渠道群发的开发信,最高回复率为0.2%(千分之2)。这还是在操作正确的情况下。稍微操作失误,回复率就会迅速下降到万分之一,甚至更低。

万分之一回复率的开发信……嗯,我就问问你,你做外贸多少年?你手里有多少个客户邮箱?

以我不准确的经验,去掉购买和用工具抓取的邮箱,正常通过展会、平台等渠道获得的客户,一个工作7年的外贸业务员,手里约有大几千、不到1万个客户。

你给1万个客户群发一次,得到1个回复——回复率太低的开发信,没有用处、不可持续。得想办法提高回复率才行。

你在网上看到有人宣称EDM群发后,回复率为3%~6%,甚至接近10%。要么他撒谎,要么他的客户list是主动订阅的,即客户来源是严格的“许可式”……这,根本就不是外贸开发信嘛。

外贸开发信都是用来联系新客户的,外贸人根本没有“许可式订阅的客户list”。

多渠道联系客户

在我的语境下,开发信都是先搜索到客户网站,再拿到邮箱去开发。

除开邮箱,网站上大概率还有其他联系方式,比如电话、地址和社交媒体的链接。

电话:把电话输入到whatsapp里,看看这个号码是否在whatsapp里。如果是,那不就是联系到网站的关键人了。

当然,也可能只是个座机。

那就操起电话打过去。即使是前台接的电话,你也可以以“给xx发了邮件,但没收到回复,想找他确认一下”,这种理由,绕过前台联系上关键人。

看看客户的社媒,在facebook上给他点个赞——你是供应商,是货源,不建议在留言里推销自己的产品。

如果客户有Instgram,与FB一样,给他点赞。

在google里搜索“公司名 site:linkedin.com/in”,如果公司很大,就加上”公司名 source site:linkedin.com/in”,点开这些人的profile,看到合适的,就加他为好友(connnect)。

source只是参考,也可以替换成其他关键词,比merchandise, engineer等。

在connect时,记得填写note,note的内容大致就是你开发信的内容。

能联系客户的渠道很多,开发信只是联系客户的渠道之一,我们的目标是订单,没必要局限于单一渠道。

再说了,能过多渠道联系客户,给他留下印象,会出现“1+1>2”的效果。

建一个独立站

对了,在主动开发客户前,最好有个企业网站。我说的是独立站,而不是B2B平台。

独立站里,除了产品和公司介绍外,最好能定期发点内容。可以写如下内容:

  • 参展信息:参展前,提前公布摊位号;参展后可以写篇现场感受。甚至是参展过程中的感受;
  • 产品信息:新产品推出了,工艺改进了,都可以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。这些内容,不光光是放在网站上的。如果客户问到某个问题,刚好在网站上有,那可以简单在邮件里说说,然后留个网站链接,让客户去网站上看详细内容。
  • 客户案例Case Study:新成交了哪个客户,做成什么项目。如果条件允许,就直接点名道姓地把客户指出来。不方便的,就把客户姓名脱敏后,写一篇内容出来,把合作过程描述一下。
  • SEO内容

上面的4点内容,定期写,定期发布。如果可能,尽量做到1周1篇。实在不行,1个月1篇。一年12篇,这是最低限度了,不能再少了。

定期发布文章到企业网站,其实是在向客户传达“We’re alive”这个信息。

互联网上,大把网站虽能访问,但与死了无区别。

为什么客户看了你的邮件而不回?

除了没需求,不想换供应商外,还有很重要一个原因——他不了解你,更不信任你。

如何让客户更快速地信任你?

持续地给客户发开发信,从不同渠道联系同一个客户,这本质上是在客户面前长时间地刷脸。刷地时间长了,客户就慢慢信任你了,认为你是骗子的比重就下降了。

除开主动去刷脸外,还可以让客户主动了解你。简单说,就是前面提到的发布很多内容在独立站上,给客户看。

当你联系的客户够多,几百上千,甚至几千客户时,总有人会打开你的企业网站去看。此时,网站上一定要有内容给客户看。

人呐,包括客户,都是贱贱的。

一个道理,你讲给他听,就是洗脑,就是强迫他。他会本能地反抗。

某天他自己在网上看到了同一个道理,想通了,就觉得:“这真TMD有道理”。然后彻底相信,还觉得自己又主动地成长了一点。重点在主动。

你的企业网站里的产品信息、展会信息、客户案例,包括“SEO内容”,就是在某个时刻,给客户看的。因为是他自己点开,自己想看,所以“说服”客户的效果就会好一大截,建立客户信任的效果就特别好。

反之,同样的内容,你追着他,把这些内容发邮件、发whatsapp等,塞给他——他就是不看,就是本能的反抗。哈哈哈哈。

SEO内容,这一点我只写了5个字。我是故意的。这一点展开,又可以写几万字,哈哈哈哈。

请允许我挖个坑,日后再讲。当然,你如果精通SEO,就知道我讲的什么了,没必要在一篇讲开发信的文章里展开。

总结

我讲得有点多、有点散,最后再总结下。

面对客户不回复我们的外贸开发信,可以有如下做法:

  1. 反思要不要继续开发信,有的产品可能开发信不是最佳选择;
  2. 高单价、复杂、偏工业类的产品,适合“精发”;低单价、简单和偏消费类的产品,适合“群发”。
  3. 群发的回复率在1%~3%;精发的回复率在5%~15%(这个数据不太牢靠,只是参考)。
  4. 开发信群发,建议注册多个免费的Gmail。群发是违规的,邮箱有被封的可能。多个邮箱是必需的。
  5. 为了降低Gmail被封的概率,要减少发送邮件的总数。只给对口的客户群发,就能有效地减少邮件数量。
  6. 精发的开发信,直接用企业邮箱发。
  7. 企业邮箱,建议国外的Gmail或微软的企业邮箱。
  8. 不要局限于邮件这一个渠道。whatsapp,电话,Facebook, Linedin, Instagram等渠道都用上。
  9. 建一个独立站(企业官网),每周或每月发一篇内容到网站上。一表明网站和企业是活的,二是提供材料让客户了解你。
  10. 主动出击地刷脸建立客户信任,不如提供材料让客户自己阅读,来的效果好。这是人性决定的。
  11. 上面10点都是“道”,如果想了解开发信的“术”,请阅读下文:

末尾,我留个问题:

既然客户自己阅读独立站上的内容,更容易建立信任。那如何让客户“主动”看网站上的内容?

感谢你读到这里。
我是Master蔡浩。
如果觉得文章好,请点赞、收藏和转发给你身边需要的人。你的支持对我很重要。
我们下一篇文章再见。

发表评论

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