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人今年转型做外贸,贷款投入几十万,快一年了,目前没有起色,焦急万分,求专业人士指导?

我刚从40万负债的坑里爬出来,同病相怜。

来吧,让我替你把把脉。

看样子你是做外贸B2B(批发、贴牌、代工)的,因为你用了“外贸”来描述自己的生意。做外贸B2C的,一般用“跨境电商”来描述自己。而且,因为跨境电商的生命周期是按周、按月算,而你是快一年才开始求救。综上,我判断你大概率是外贸B2B哈。

下面的建议也是建立在外贸B2B这个前提上的。

关键词1:贷款

你提到了创业的资金是贷款。这犯了创业的大忌——借钱创业

当老板的不是不贷款、不借用银行的钱,而是用处不同。

贷款不应该用于创业初期的各种固定开支,而只能用于经营周转。你贷款去支付工资、办公室租金和推广费用等,就是把钱花在了固定开支上,这是大忌。

因经营周转而去贷款,这才是明智的用法。正常运营的企业是不会缺现金的。突然要贷款一般有两种情况,一是大额应收款延期,二是找到了新的增长点要投资。

第1种不讨论,重点谈第2种情况——因增长需要投资。

当找到了增长点去贷款投资,其实是暗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——增长点已经验证,现在缺钱去放大它。注意,是用真金白银已经验证过的赚钱模式,不是理论上行得通

再具体点就是,新业务已经用现有资金小规模上线并验证,已经算出了投产比。接下来贷款,相当于是把纸放进印钞机,左手1万进去,右手1.3万甚至更多出来。只有这种情况下,贷款才是明智的、安全的。

而不是说,我先贷款50万、开个公、,投到市场上,听听有没有响。如果你贷款时,做不到手头有个“印钞机”的程度,那你大概率是在赌博,而不是投资、创业。

哦对了,还可以说,你在为社会解决就业。

这条经验太朴素,朴素到没人提及。只有当自己栽在里面,身负几十万负债时,才有可能想明白这个问题。

前几年我也贷款创业。当时就一个感觉:我已经非常节约了,鞋子都只买120元的回力,可手头的现金却迅速减少。两三个月下来,负债就增加了10万!

后来才想起财务出身的妹妹,一两年前跟我说过的一句话:不要借钱创业,贷款不能用于固定开支

当时这句话就是过眼云烟,我视而不见。当我身负几十万债务想起这句话时,才有了刻骨的感受。

关键词2:转型

我还看到“转型”这个词。转型,就是说你之前没有外贸经验,顶多有行业相关经验,比如做外贸跟单、货代、支付方式等。

零经验就全职创业,我2009年也干过。当时的我只有不到一年的外贸业务员经验,然后就全职创业了。结局嘛,我坚持了4年。4年下来,没亏没赚,启动的30万资金还在。

只是人变老了,时间耽误了。总体看来,我还是认为亏了。关于这一次创业的经验总结,我放在了下面这篇文章,有空你可以看一下。

想做小型外贸公司,如何起步?
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453734843/answer/1979785855

https://www.mastercaihao.com/1640.html

行动建议1:停公司,去打工

如果我是你,我现在会把公司停掉,注意是停,不是关。停就是不运作了,不产生成本和支出了,但把相关手续、资质留着,看日后会不会用。

停了公司,然后去打工。

打工有两个目的,一是赚钱还债,二是积累经验。

赚钱还债,几十万的负债,说实话,靠工资还债有点慢。

成年人要为自己的决定负债。即使少和慢,也要每月还。只有吃了亏才会长教训,不然,下次再有同样的坑,你还会跳。所以,开始还,不管你心里怎么想,别成为事实上的老赖。

全职给别人打工两三年,这两三年,先把生活过下去,有节余尽量还债。同时,也是最重要的——积累经验。

因为下一步的目标是创业,所以打工时心态就会发生转变——我不是出卖自己的时间换取工资,而是用老板的钱去练自己的手!

比如,用老板的钱去筹办、参加广交会,积累的是买摊位、准备样品和现场谈单的经验。

如果你筹办过广交会就知道,买卖广交会的供应商非常重要。如果买摊位时被坑,轻则错过当届广交会,重则钱和展会两空。

比如,用老板的钱去运营平台或独立站,积累的是获取客户和询盘的经验。

这两年疫情,线下展会基本停摆。利用线上的平台、独立站或开发信成单,已经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。如果你完全没有平台、独立站和开发信的经验,自己开了公司才慢慢学,那你既要支付学这件事的“学费”,还要承担同期的固定开支。这个成本,有点高,中小企业和SOHO承担不起。

再比如,贷代其实是有黑货代的。就是那些收了你的运费和货,不发货,直接把你的货黑了的人。这种事情近10年发生较少了,毕竟法制健全。

但在疫情这两年,一个海运货柜从2000美金炒到2万美金的那段时间,又出现了货代黑了运费和货,跑路的情况。你辛辛苦苦接下的单,交给即将跑路的黑货代,把你的货给卖了。你亏得起么?

外贸B2B说起来很简单,就是与外国人做生意,卖货给他。但实操起来,可以说处处有坑。这些坑,你不用给老板打工的时间去趟去踩,难道用自己的真金白银去买么?

行动建议2:一边打工一边副业

“一边打工一边副业”是“一边全职打工,一边以副业的形式创业”的简称。

首先,我们不可能一辈子打工。

随着我们年龄增长,比如35岁、40岁或者45岁后,会出现没人要的局面。不信你看看其他中小外贸企业,有多少年龄在40岁以上的员工?

说句令人汗颜的话。我给别人打工当外贸经理时,超过35岁的简历要么被HR筛掉了,要么被我筛掉了。虽然我嘴巴上没说,但心里就认定:超过35岁还在给别人打工,要么实力弱,要么动机有问题……

抱歉,当时的我没经过社会毒打,就是那么幼稚和极端。

我们迟早都要面临年龄大了,没人要的局面,所以早准备比晚准备强。

其次,中小企业平均寿命短。

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。给别人打工,即使不跳槽,也会有一天被迫跳槽——人还在,企业没了。

即使我们有机会创业,而且创业成功了,也不大可能“一次暴富管终身、管三代”的情况。而真实的情况可能是,创业成功一次,财富上一个台阶。N年后,公司业务下降或没了,我们又要寻找机会再次创业。

创业最重要的是证伪,而不是证实

没有经历的人会认为,创业是为了证实。即,我有一个了不起的想法,我要通过创业去证明它的正确性。同时收获巨大的成功和钱。

很多人都是这么看创业的,可惜这种想法是错的,而且很危险。

创业正确的心态是证伪。即,我有一个想法,虽然自己觉得很厉害,但不知市场检验后的结果是怎样的。所以,我用最少的钱、最短的时间去验证它。

如果这个想法成立,我就投入更多的钱和时间到里面,让它产出更多的回报。然后再投入更多,回报更多。业务就这样螺旋上升,慢慢长大。

如果验证的结果是失败的,市场不接受的,那就放弃,去寻找更多的想法。并尽可能保存自己的时间、精力和金钱,留给下一个需要验证的想法。

互联网行业有一个最小可行产品(Miminum Viable Product)的理念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

想互联网创业?

可以。用最少的人、最少的钱拿一个MVP产品出来,直接推向市场,看市场反馈和盈利。

好,就加大投资。坏,就撤。反正几万元,或者一二十万元,投资人,或者创始人也亏得起。从某个角度来说,验证一个想法不可靠,也是向正确方向更近了一步,毕竟,错误的路又少了一条。

反面想法就是,我要做一个大而全的产品(APP、网站等),花几年几百万把它开发出来,然后投向市场。

成,则封神。败,则万劫不复。

你把上面的产品替换成创业,是一个意思。

我想强调,后面这一套创业方法论在互联网行业早已经被淘汰。想创业的外贸人呀,千万不要脑子发热,一下子all in创业。

我们现在看到的外贸企业、个人,可能是2008年及之前,那个外贸的黄金时代的历史产物。你去汲取当年他们的成功经验,可能会害了你。

一杯毒鸡汤

我想给你一杯毒鸡汤——成功者成功最大的秘密是运气,而不是努力拼搏。那些描述自己当年如何拼命、如何不容易的创业故事,只是当事人往自己脸上贴金胶水罢了。

伊隆·马斯克创业的第1个项目zip2,当年卖出第1份产品时,他自己都不相信他的销售人员能卖出去,而反复询问他们是不是在开玩笑。最后,这家公司以3.7亿美金卖给了康柏公司。

再来一个例子。

上世纪20世纪80年代,国内有“八大王”,分别是五金大王胡金林、矿灯大王程步青、螺丝大王刘大源、合同大王李方平、旧货大王王迈仟、目录大王叶建华、线圈大王郑祥青和电器大王郑元忠。八大王都在各自的行业干到了行业第一的位置,后因为历史原因被打击。

照理来说,这些八大王个个人精,有钱有资源(至少比普通人有资源),历史特殊时期过后,哪有不东山再起的道理?对不起,八大王被打击后,没一个能回到当初的高度,都沦落为了普通人。

所以,我想告诉你,成功最大的秘密在于运气。

如果你能深刻领会这一点,那自然能理解我前面说创业最重要的不是证实,而是证伪了。

总结

最后,总结一下我的看法:

  1. 贷款创业是大忌。
  2. 贷款只能用于周转,不能用于支付固定开支。如果你要拿贷款支付固定开支,只能说明创业的火候还没到。
  3. 停掉公司,去打工。先把每月的现金流调整为正数。
  4. 与贷款人(银行或亲人)谈一个还款方案,让他们停止计算利息,你开始还款。反正,不能让利息继续增加。
  5. 一边打工,一边为创业积累经验。
  6. 创业的心法是证伪,而不是证实。下次有创业想法时,拿出MVP去验证,而不要借钱all in创业。

感谢你能看到这里。祝,发展!

发表评论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